跳到主要內容區
南 投 縣 仁 愛 鄉 互 助 國 民 小 學

 

學校概況

南投縣仁愛鄉互助國民小學學校願景(學校概況)

壹、治校理念︰

一、辦學精神︰學校是為學生設立的,一切設施與活動均以學生的發展為考量。

二、實施原則

  (一)全人教育、溫馨校園、終身學習。

  (二)學校、家庭、社區協力合作。

三、願景藍圖:愛在互助 天賦自由 

  (一)塑造兼重知性與休閒化的校園軟硬體環境。

  (二)配合社區人文、產業特色之發展,建立富有原住民文化特色的學校。

  (三)提供多元化、適性化、個別化的學習場所。

  (四)規劃前瞻性的現代化設備,提供師生良好的學習環境。

  (五)關懷人文、尊重鄉土、提供文化傳承及傳統藝術教育。

  (六)建立專業性的教師文化。

  (七)加強原住民文化教育,建立學童之民族自信心。

貳、學校教育發展目標

   一、學校教育發展五化作為

一)本土化︰每週定期進行母語教學,透過社會及自然學科適時加入本土相關學習資料,增進兒童對本地的了解,進而培養愛鄉愛土的情懷。

(二)民主化︰辦理民主法治教育,強調班級會之教育功能,校務方面推行參與式決策模式及走動管理,

(三)國際化︰執行英語教學實驗,提升國際語文能力;三年級以上進行資訊教育,運用網際網路功能,拓展兒童視野。

(四)活潑化︰辦理師生慶生會突顯個人自信與價值,辦理戶外教學活動、校際互訪,使師生增長多方面靈活的思路。

(五)健康化︰重視兒童體適能的提昇,及環境整潔的維護、個人衛生習慣的養成,另外聘埔里基督教醫院醫師為兒童作健康檢查、視力、牙齒檢查,及本村衛生室護士做衛生常識、性教育指導。

 

二、親師合作與社區發展具體作法

(一)加強親師連繫及家長會溝通功能,定時召開家長大會。

(二)參與村民大會及社區活動,宣導教育理念。

(三)結合大專及社會社團之育樂服務營隊,擴大學習層面。

 

三、本校在本土教學、田園教學、語文教學具體做法

   (一)本土教學方面:致力於母語教學,以傳承原住民文化命脈,並於各相關學科加入鄉土教材,使兒童對本鄉本土的認識進而認同自已的故鄉。

   (二)田園教學方面:利用學校空地,結合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選取地點種植蔬菜、水果,體會家人工作的辛勞,也觀察作物的生長週期。

   (三)語文教學方面:列入學校行事曆執行-徵畫比賽、說故事比賽、徵文比賽、朗讀比賽、字音與字形比賽等,以提昇兒童語文能力。

 

四、本校在實現小班教學精神及因應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上之作法

(一)本校先天原本已具備小班之優質條件(每班平均9人),於校內教師進修研習中,討論在個別化、適性化、多元化三方面的著力點,統整各科教材、改進教學方法,採用多元教學評量。

(二)運用上級補助,充實班級教學環境設備,並整合原有教育資材,引進社區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期待把每位學生都帶上來。

(三)因應九年一貫課程方面,首先於校內研習上訂立相關主題引領老師們留意教育政策及相關理念,也鼓勵老師進行英語教學、統整學習領域、主題學習等實驗性教學方案。

(四) 本校現有六個年級總計六個班,附設國幼班二班,學生數(國幼班43人、一年級10人、二年級7人、三年級16人、四年級7人、五年級8人、六年級57

     ,全校合計100位學童)。學生大都為泰雅族及賽德克族德克達雅語群。教職員工計校長一人、主任三人(含幼兒園主任)、組長二人、級任六人、

     科任(含增置員額與編餘缺各一名)四人;幼教班教師二人、教保員二人,族語教保員一人;幹事及護理師各一名、特教駐點老師一人、工友一人、國小及幼兒園廚工二人、實習老師二人,全校教職員工總計二十六人。

 

五、本校之學藝、學科、體育特色

    (一)學藝方面:本校強調母語教育,分二組:

         1泰雅語系:聘請吳靜蘭老師指導。

    2賽德克語系:聘請黃美玉老師指導。

    (二)學科方面:

      1資訊教育:請資訊教師主導,高年級以上每週一節。

      2英語課程:請英語老師指導。

    (三)體育特色:

      1田徑運動:請體育老師教練指導。

      2籃 球 隊:請體育老師教練指導。

         3樂樂棒球隊︰請陳靜惠教練指導。

    學校基礎設施與特色環境

      (一)豐富的教學設備及設施
           1 
文化教室
           2 
藏書豐富的圖書室
           3 
原住民文化學習步道
           4 
生態學習教材園
           5 
原住民祖屋教學區
           6 
體能遊戲區
           7 
兒童遊戲器材區
           8 
電腦教室
           9 
多功能教室
           10 
國幼班專用教室

      (二)美麗耀眼的校園
           1 
賽德克起源傳說-----石柱
           2 
羽冠造型觀禮台
           3 
原住民男女傳統造型三幅壁畫象徵-----信心」、「努力」、「互助」。
           4 
文化步道織布紋及露天展演台-----仿希臘三哲學原廣場,啟示成為「愛智的全人」。
           5 
圍牆菱形圖案一方面以織布呼應步道,一方面象徵祖靈的眼睛。
           6 
杆欄式建築主體反映南島民族適應環境智慧結晶
           7 
不同格局教室,提供彈性多元學習場所
           8 
觀禮台代表學校的頭〈智慧〉,中庭代表學校心臟〈活力〉所在。
           9 
充滿陰離子、曲徑通幽的-------自然生態步道

 

參、未來願景

一、在建築與環境上︰能展現原住民文化特色。

二、在教學活動中︰要把每位兒童帶上來。

三、在親師合作中︰結合社區資源的活力。

四、在校園文化的型塑中︰激勵老師發揮熱情並自我成長。

五、在學校多元學習活動與生活教育中兼顧

(一)文化性︰能展現以原住民為榮的自信心

(二)工具性︰以精熟學習為原則

(三)應用性︰在生活中有用是帶得走的能力

(四)活動性︰促進群性發展及健康身心

 

肆、結語

這次九二一震災重建的學校,不光是為災校把學校重新蓋起來而已,種種創新的觀念與做法,所獲致的成果,將為社會增添一筆可貴的教育資源。

重建過程中,重視規畫設計,引進優秀建築團隊,設計出沒有圍牆的學校。呈現原住民文化的學校、具鄉土特色的學校…,各種新的建築概念與創意,將成為全國學校及建築業界參考的素材,並且對於校園景觀的提升,會有一定的刺激與助力。

透過整體的校園規畫,使校園環境及學校建築設備,朝向精緻、人性、品質及未來性方向發展,以達到潛在課程,提昇教學品質與內涵,如:精緻與人性化的衛浴設施,符合美感教育與人性需求,兒童歡喜去接觸使用,主動去維護。

我們將藉著重建完成的校舍,運用全新的一塊純樸幽靜的園地,營造兒童快樂學習的天堂。當你走進校園,展現在你面前的是-綠草如茵,花木扶疏,蜂蝶飛舞,鳥雀爭鳴。琅琅書聲與快樂嬉笑聲,交織成一幅美麗的快樂圖。我們期待師生共同辛勤的耕耘,共享豐碩的收穫。

 

登入成功